01 杭州拱墅区:从“试点破冰”到“区域样板”
转机出现在一次行业调研后。浙江新盛建设引入jdb官网中文版AI高处坠落智能预警系统,在塔吊和楼层制高点安装智能摄像头,AI算法开始24小时“在线站岗”。
一天上午,主体作业层的工人正忙着搬运材料,靠近楼边的一处防护栏杆因施工临时拆卸,却未及时恢复,系统立即发出红色预警,现场大屏同步标注出隐患位置,安全员通过对讲机喊话及时制止了危险行为。
“以前靠人工巡检,这种临时拆卸的防护栏杆很容易漏看,等发现时可能已经出事了!”老张指着系统后台的实时画面感慨。
杭州拱墅区质安监站在辖区工地调研时,敏锐捕捉到技术价值,将其列为“安全创新标杆”,并在2024年6月拱墅区“安全生产月”现场观摩会上推动区域推广。
02 南通市:政策联动规模化落地
当年12月,中海臻如府项目正值岁末施工高峰期,交叉作业密集,楼体间穿梭不断的吊篮,让传统管理手段捉襟见肘。
“以前全靠安全员‘盯梢’,但吊篮升到半空,地面根本看不清安全带是否系好。”项目一标段经理章小铁回忆,引入jdb官网中文版AI高处坠落智能预警系统后,难题迎刃而解:摄像头实时捕捉吊篮内人员数量、安全带状态,一旦发现超员或未规范佩戴,立即通过系统预警。
更让章小铁称道的是系统与政策的精准匹配:针对江苏省图集强调的临边防护、吊篮作业、安全带使用等室外防高坠场景,系统覆盖度达100%。
“现在我们每天在系统后台分析隐患数据,针对性开展安全培训,事故隐患明显下降。”他坦言,AI不仅是“监控器”,更是“管理助手”。
目前,江苏、贵州、天津等多地住建部门相继发布了预防高处坠落的手册图集,从政策层面明确了临边防护、设备操作、人员行为等具体规范。
随着《“十四五”建筑业发展规划》对智能建造的持续推进,AI 技术与建筑施工的融合正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渗透,成为行业应对政策要求、破解管理痛点的 “刚需配置”。